20230312实盘周记和浅谈茅台(一)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绕不开的经典
走在价值投资成长路上的同时,也希望能给有缘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毕竟每个人迟早都会有投资的需要,投资路上或多或少会犯错,多个视角或许能少点摸索、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我的观点可能会有错误,但绝对是真诚的。
请大家务必结合自身情况,独立分析判断,三思而后行。
这是我的第34篇原创文章
本周持仓企业中:腾讯控股下跌9.79%,洋河股份下跌4.75%,分众传媒下跌5.95%,格力电器下跌3.68%,美的集团下跌7.34%,万科A下跌5.83%,招商银行下跌8.42%,美团下跌10.47%。
本周交易:无
截至目前,今年的整体收益+1.2%。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茅台。
价值投资之前,除了知道它是中国的超高端白酒以外,其他几乎一片空白,因为平时不怎么喝酒,更别说是喝这么贵的酒。仅有的一次品尝,是三年前的一次高中同学聚会,尝了一小点儿,当时只觉得和其他白酒一样的火辣辣,一样的一杯下肚就满脸通红,其他也没啥特别的。
对价值投资者来说,茅台是个绕不开的经典案例。于是,我阅读了老唐的白酒分析专辑,和一些专门讲茅台的书,才认识到,茅台,真是神一般的存在,不愧是A股股王。
我们赞群的小伙伴云忆学霸写了《茅台招股书阅读笔记》和《茅台2021年年报阅读笔记》,条理清晰,内容翔实,特别是有“自问自答”环节,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催着大家和他一起去思考和解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跳转阅读。
虽然分析茅台的文章特别多,几乎关于它的一切都已经被扒得透透的,但我还是想自己来梳理一遍。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只有自己输出一遍,这些知识才会变成自己的。
01
茅台的历史
茅台酒的诞生来自一份孝心。清朝咸丰年间,原籍江西临川的富商华联辉因其祖母怀念以前在茅台镇喝过一种美酒,让华过去寻找,却发现酒坊已经毁于战火。于是他就在当地招募工匠自己生产,供家人和亲友享用,这就是茅台的前身之一——成义烧坊。
1915年,美国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之所以冠名巴拿马,是因为庆祝运河开通。美国邀请世界各地拿出产品来展示,当时的民国工业品很少,就挑了茅台酒、瓷器等手工艺品参展。
在展览会上,因包装特别不起眼,茅台酒丝毫没有引起酒评家的兴趣,看着就要和奖项无缘,中方代表想出一计,到最热闹的地方摔碎一瓶茅台。在浓郁的香气中,茅台酒瞬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舆论的压力下,专家不得不重新品评,授予茅台酒金奖,由此茅台一炮走红。
1935年3月,红军长征途中路过茅台镇,因为缺医少药,战士们买来茅台酒御寒,冲洗伤口,也用来提振士气,茅台为长征的胜利立下大功。夺取全国胜利之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对曾经的美酒茅台念念不忘,更是将茅台作为开国第一宴的招待酒,由此茅台一跃成为国宴酒,出现在各种国家级宴会、招待外宾的餐桌上。
茅台镇解放后,为了恢复茅台酒的生产,地方政府出资先后收购成义烧坊、荣和烧坊、恒兴烧坊为国有,组建了茅台酒厂。毛主席在1958年会见贵州省委书记时,得知这么美味的酒年产才几百吨,他高瞻远瞩,提出“搞它一万吨茅台酒”的目标。主席定调后,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给钱给物给人才。茅台“教父”季克良和他的夫人就是1964年从无锡轻工学院毕业后,跨越大半个中国,被专门分配到茅台酒厂工作的。
受特殊时期的影响,茅台酒大干快上,但合格品的产量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亏损。一直到80年代初,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产量和合格率才逐步提升。这期间,为了扩大产能,1975年国家部委指导茅台进行了易地酿酒实验,把相同的技术设备工艺,甚至是茅台镇的土壤都迁到100来公里以外的工厂。
历时10年,易地复制最终却未能生产出相同品质的茅台酒。后来,季克良他们总结出,这是因为茅台镇独有的地形、气候和微生物菌群,而且经过反复研究,茅台的核心产区只有15.03平方公里,离开了这片区域就生产不出真正的茅台酒。
2001年,贵州茅台上市,融资30个亿,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3年,年产量突破万吨,用了45年时间,终于实现了伟人的目标。
按后复权价格算,从上市时每股31.39元涨到现在的10,000元,2021年年初甚至最高到15,000元。20年时间300多倍,年化收益率32%,是妥妥的超级大牛股。现在的茅台无论是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知名度都是白酒界绝对的龙头老大。但在十几年前并不是这样,曾经山西汾酒、五粮液等都先后占据营收冠军宝座,是什么原因让茅台最终脱颖而出,直至其他酒厂连它的尾灯都看不见呢?
下面,就来谈谈茅台的工艺和质量。
02
茅台的工艺
茅台是酱香酒的代表,是颇具工匠精神的艺术品。酿酒的原料主要是小麦、红缨子高粱和赤水河河水。
小时候我看过农村亲戚家酿酒,大致是先蒸熟稻谷再拌入酒曲,发酵一些天后,再把稻谷装进木桶甑,生大火连续蒸煮,连接着的竹筒里就慢慢地流出酒来。那时候不明白稻谷加点曲粉怎么会变出香味来?蒸煮粮食流出来的怎么会是酒?水怎么不见了?
现在明白了,是酒曲分解淀粉变成糖,微生物发酵把糖变成了酒精。酒精的沸点是78℃,水是100℃,温度控制在78到100度之间,出来的蒸汽中主要就是酒精气体,遇冷变成液体就是酒精。
有了小时候的观察经历,再读到《茅台是怎样酿成的》这本书讲解茅台的生产过程时,就稍微理解得更快一些了。茅台的主要生产工序是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具体的工艺可以总结为数字“12987”。1指的是一年一个生产周期,2指的是两次投料,9指的是9次蒸煮,8指的是8次发酵,7指的是7次取酒。用5斤粮食,其中2.6斤小麦和2.4斤高粱,产出1斤酒。
端午制曲,酒曲其实是发霉的小麦。用赤水河的水润湿小麦后,堆积、磨碎、放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装入模具,踩成一定的形状,再贮藏发酵,让小麦长出更多的菌丝,这就是酒曲。它们产生的淀粉酶,会糖化粮食中的淀粉。为什么选择端午时节来制曲,是因为这个时候冬小麦经过储藏几个月后自然蒸发一些水分,变得更加结实饱满。恰好端午时节温度和湿度较高,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重阳下沙,“沙”就是当地的红缨子高粱,颗粒小、质地坚硬、酱红色,看起来像是沙子,下沙的意思是投放高粱。第一次投放高粱总量的一半,用90度以上的赤水河水湿润后蒸煮。加入酒曲,地面堆积发酵,然后进入酒窖封闭发酵,大约一个月后开窖。第2次再投入另一半的高粱,重复之前的动作,进入酒窖封闭发酵。这两次蒸煮会产生少量的酒,都泼回沙堆里。这就是为什么9次蒸煮,只有7次取酒的缘故:少了刚开始的两次。每一次蒸煮后,紧接着会让原料休整一个月,等待微生物来发酵。但是第9次蒸煮取完酒后,原料就丢弃不用,不需要再发酵了,所以总共算起来是8次发酵。
前两次蒸煮完后,封闭发酵一个月,基本就到了12月中下旬。蒸煮提取的第1轮基酒称为糙沙酒,之后再重复以前的步骤,提取第2轮到第7轮的基酒,分别称为回沙酒、大回酒、大回酒、大回酒、小回酒、追糟酒。其中3、4、5轮的大回酒品质最好,产量最高,称为“黄金轮次”。这三次的产量约占整个产量的60%。7次取酒后,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了,生产合格的酒进入储存阶段。有大约96%的基酒是可以用于茅台酒的基酒,少量不达标的酒,会作为茅台系列酒的基酒。
我们再从时间上粗略梳理一下:每年6月上旬端午制曲,历经3个多月制成,9月下旬左右重阳下沙,发酵一个来月,10月下旬第1次蒸煮,再发酵一个月,11月下旬第2次蒸煮,再发酵一个来月,12月下旬第3次蒸煮第1次取酒,2月上旬第4次蒸煮第2次取酒,3月中旬第5次蒸煮第3次取酒,4月下旬第6次蒸煮第4次取酒,6月上旬第7次蒸煮第5次取酒,7月中旬第8次蒸煮第6次取酒,8月下旬第9次蒸煮第7次取酒。每一次取酒的时间视发酵情况而定,具体每次取酒的大致比例为9%,14%,25%,22%,15%,10%,5%。
知道这个比例的好处,是可以根据茅台披露的几轮次的出酒情况,提前预测全年的基酒产量。储存3年后,茅台酒调酒师会采用一定的比例用老酒勾兑新酒,具体比例全凭经验。小批量勾兑经品酒师鉴定成功后,才会大批量复制,勾兑后再储存一年左右才会罐装,上市销售。所以市面上买到的新酒,其实是5年前生产的。茅台的灵魂人物季克良坦言,他50年里大约喝了2吨茅台酒,主要因为每天都要品酒。
生产工艺上,茅台还坚持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接酒。接酒温度上,其他酒一般是20度左右,茅台是40度以上,高温有利于将一些有害物质挥发掉,储存的时间长,喝起来口感更好。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下次咱们接着说茅台~
更多音频文章,欢迎关注喜马拉雅“果子家成长笔记”~
欢迎订阅公众号“果子家成长笔记”,关于投资、读书与教育。请点击右下角“点赞”和“在看”,感谢支持!
往期推荐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